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平裝)
小泥屋筆記
4.3
/
32
作者:
奈蓋爾.巴利作; 何穎怡譯
、
Nigel Barley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6678615
出版日期:2001/04/01
選擇網路書店
PChome 24h書店
人類學
my favorite
社會科學
文化研究
床頭書
人文
essay
逸趣小品
anthro_ethno
small place
完讀書評
5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海廢觀察家
寫了書評。
Jonathan Stock的推薦序如是說:「當我讀此書時我大笑,後來我笑歪嘴了,最後我甚至笑得從椅子上跌下來了。真的,這是我這輩子讀過最好笑的書之一」(頁11)。這樣的推薦非常精準,本書絕不是一本中規中矩的人類學分析或民族誌專書,(巴利也有出版這樣一本書:《Symbolic Structures: An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e of the Dowayos》)。透過「天真」人類學家的雙眼,他除了帶領我們進入喀麥隆的山地,一探多瓦悠民族神祕而有趣的儀式與語言之外,其中更多的篇幅是在於人類學家與田野的關係、與報導人的協商,以及人類學家對研究與身為第一世界白人的反思。 封底上的評語之一:「奈吉爾巴利在人類學上的貢獻一如杜瑞爾在動物收集上的貢獻,真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每日電訊報》」的確,杜瑞爾年方二十即繼承三千英磅的遺產,他雄心壯志前往黑暗大陸蒐集珍奇異獸,為的是建立蒐羅動物的經驗與打造屬於自己的動物園。他率領「巴福特小獵犬」小隊(非洲土著驕傲的自稱),與歷史上的白人探險家無異,他們再次重現殖民時代白人與黑人之間權力、知識、技術與金錢上不平等所帶來的尊卑關係。直到一次獵捕小河馬的過程,杜瑞爾開槍殺了母河馬,他不願再殺公河馬,當他們大費周張將暴怒的公河馬趕往他處時,回來卻發現小河馬已被鱷魚撕碎,憤怒的杜瑞爾又舉槍射殺鱷魚。自此,杜瑞爾放下獵槍,從動物的獵捕者成為守護者。 同樣是來自英國的白人,巴利很快地見識西方的文明如何失效於蠻荒、原始、自有一套生活規則的多瓦悠。經歷冗長的官僚與行政體系,周旋於各種外交、銀行、當地縣府等機關後,巴利終於進入田野,卻發現田野的無聊、煩悶與進展緩慢,他在生病、金錢困頓、各種大小意外,與語言不通產生的誤解等狀況下,奮力理解異文化。非洲原始部族的生活規則與邏輯,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浪漫與富有哲理,譬如他們抱怨巴利為何不帶獵槍,好讓他們快速殺光野生動物。巴利從跨文化的斷裂,重新思考了殖民時代以來,第一世界白人如何看得這些他者,以及在地黑人又如何檢視自身與白人之間的關係。他也提醒了我們,非洲人與種族主義互不衝突,即便是黑人,也有可能在提及不同部族時表達孰優孰劣的雙重標準。 另外,巴利與田野報導人的關係也耐人尋味,未融入在地時間觀、利害關係的局外人,他如何判斷訪談或觀察內容?他如何透過三角檢驗不停確認、重述、補充?當研究者與田野有金錢瓜葛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產出的論述結果?顯然,巴利在經歷「西非文化」洗禮後,也習得大吼大叫以表示「立場堅定」,或利用當地繁複無謂的法庭審判,在眾人討價還價與社會輿論的反覆洗禮後,終於得到自己應得的權力,以及與田野更互相信任的友好關係。而巴利運用挑撥兩造降雨巫師的手段是否應該受到研究倫理的譴責?他在書中公布報導人的性關係(在多瓦悠十分開放,通姦是公開的祕密)、金錢糾葛等西方人視為「隱私」的事務是否合宜? 這些問題在出版後引起英國國內人類學者的一片撻伐,卻也讓巴利在九零年代成為最廣為大學生所知的人類學家。巴利的誠懇使我們看見人類學家在田野中的困境泥淖,他以戲謔之筆書寫自身在田野中的適應與轉變,他交待他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如何經歷這些而做出詮釋與分析。他坦然的將自己的主觀經驗交付於讀者手中,他的真情賦予了本書迷人、精采、感性與直率的特色。
讚
回應
分享
exist128
寫了書評。
還好我是學歷史的不是人類學...XDD
讚
回應
分享
wchiaoli.tw
寫了書評。
如果沒有常在anobii逛,我一定會錯過這本超級幽默有趣的『變形民族誌』,書名裡的『人類學』三個字,原本足以讓我望而生怯的。在時不時的大笑下,我認識了之前聽都沒有聽過的『多瓦悠人』,雖然同樣生為地球人類,但未經文明洗禮的原始部族,除了生活方式和我們迥然不同外,連思考邏輯也是全然不一樣的。書摘--拿瑪麗約來說好了,大家都說她和我弟弟上床。但是你看到我弟弟生病時,她多麼焦急。這證明兩人並無曖昧。在看到上面這段話時,我大笑不已,以我們對事情的思考邏輯來看,瑪麗約和說話者的弟弟應是有姦情的啊!書裡的人類學家看起來很天真,而被研究的對像相對地狡猾,讓這本書充滿了文化上差異的新奇趣味!
讚
回應
分享
lynnliakuraki
寫了書評。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說出田野研究最醜陋的地方,除了Malinowski著名的「日記」以外,田野研究好像都是很美好的--跨越族群、相處融洽、建立起真摯的友誼……--但說真的,遑論膚色,連好好的用語言正常溝通都有困難的雙方,到底要怎麼樣瞭解彼此?人類學者在這種情況下要怎麼進行研究?就算真的可以被接受,應該也是遇到不少困難吧!(不禁想起"Backstreet corner"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很多人類學者的後台,就像在看八卦一樣。不過即便在非洲如此令人挫折的地方(物資缺乏、使人抓狂的官僚),作者奮力和多瓦悠人奮鬥、全身病痛,但相信最後除了本書以外,作者應該也還是交出了一本正統的、能被人類學學術社群所接受的學術論著吧! 我自己其實總是很害怕田野研究的,一直很想知道在那種生理心理物質環境都很痛苦的情況嚇到底該怎麼做出「研究」?倒是這本書的內容告訴我們其實所有的人類學者都一樣,這些苦惱都是存在的,只是被掩蓋在完美的學術研究成果後面而已。 有機會想再看續集!
讚
回應
分享
MIL
寫了書評。
這種文風就是英國人的幽默嗎???? 有時候超酸可是超好笑@@
讚
回應
分享
出版社簡介
商周出版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59
人的書櫃中
手提行李
janettelinlove
cutboy
海廢觀察家
matinalmuse
bstyang
Dominic
mingwangx
ceci
silenceway21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電子書全站3本75折!